張家界旅遊海外華人網 | Email: zjjclub@hotmail.com | English

張家界土家“客套話”的來曆
2013-01-07 11:09:13   Source:   Comments:0 Hits:

張家界土家“客套話”的來曆

張家界是壹個典型的土家民族聚居區,全市160萬總人口人中,僅土家族就有達120多萬。初次與張家界人接觸的人都有同感:張家界人特別愛講“客套話”。說到“客套話”,現代人馬上會把它和“虛僞”、“套近乎”等字眼兒聯系到壹起。其實,張家界人愛講“客套話”與 “虛僞”、“套近乎”毫無關聯。提到張家界人講 “客套話”,就不得不牽出壹段辛酸的古庸國血淚史。

庸國是我國上古時期的泱泱大國,根據《史記》、《山海經》等相關史料記載來看庸國之宗廟在大庸崇山(今張家界市城西南)。相傳上古時期三皇之壹“燧人氏”(史上又稱祝融)是崇山地區的部落聯盟首領。燧人氏發明 “鑽木取火”,讓人們從此吃上了熟食,火的發明不僅使遠古人類遠離了野獸的侵擾,而且使大大減少了人們生病的機會,因此燧人氏被後世尊爲“火神”。由于,燧人氏領導的崇山部落聯盟率先使用火,所以很快發展成爲南方有名的強邦。祝融部落在發展壯大的同時不斷地兼並融合了許多周邊的氏族部落與他們結成了部落聯盟,祝融被尊爲共主。爲了進壹步鞏固其統治地位,祝融帝根據當時的特殊婚俗將其側室所生的八子分別下嫁並入主其部落聯盟內部的八大部落,這八大部落後來發展成爲我國曆史上南蠻的主體。《史記》記載:祝融的後裔分爲八姓,即己、董、彭、禿、妘、曹、斟、芈等,史書稱爲“祝融八姓”。堯帝時期,堯將正室所生二女娥皇、女英嫁予舜,旋即又將部落聯盟首領職位禅讓于舜。依據當時婚嫁習俗:側室所生無論男女壹律遠嫁外族,當時天資聰明、膽識過人的堯帝側室生子驩兜不僅無法繼承帝位,而且還逼迫遠嫁南方崇山的祝融部落聯盟。驩兜嫁到崇山的祝融部落聯盟後,因智勇過人,很快獲得各部落酋長的壹致推舉擔任部落聯盟首領。因對舜帝繼任中原黃帝部落聯盟首領壹事不滿,公元前2070年前後(詳見筆者2010年3月發表的《解密古庸國》壹文),驩兜在崇山以“祝融”部落名稱爲國名,建立了大庸國(祝即大,庸通融)。古庸國人即今土家人的祖先,因驩兜立國開創了土家族史上最輝煌的壹個時代,故驩兜被後世尊爲土家族的祖先。根據《尚書》“舜帝三十而征庸”的記載,驩兜立國後觸怒了當時中原的黃帝部落聯盟首領舜,舜于是發動了壹場長達數十年的伐庸之戰。大庸國在統黃帝部落征戰的過程中,恰逢以蚩尤爲首的黃河流域的三苗部落被炎帝和黃帝的聯軍打敗,擁有先進金屬鑄造技術的苗人在戰敗後開始了向南方遷徒。在苗人南遷過程中三苗部落的壹支在今張家界地區與古庸國融合,同時將當時最先進的冶金技術帶到了大庸國。冶金技術的傳入,被大庸國人迅速運用到了戰爭中,並逐步開拓疆土,黃帝部落曆經數戰無果,不得不承認其的南方強國地位。曆經夏商兩朝,大庸始終是南方最強大的帝國。以致商朝末年,周武王欲伐纣都不得不事先征得庸國支持,商周牧野之戰武王親率周軍2萬,以庸人5萬作先鋒,另率蜀、羌、髳、微、(纟盧)、彭、濮等國軍隊。武王以庸軍爲其先鋒和主力這點足以證明當時的庸國軍力國力是何等強盛。

西周末年,以武立國的庸國由于人口增殖緩慢、地處廣大不宜耕種山區經濟相對落後,國力日漸衰弱。而昔日同屬八蠻的祝融部族的舊部芈氏部落(因其祖居梅山地區,而芈、梅諧音,故又稱梅山蠻)卻逐漸發展壯大起來,他們逐步走出梅山逐流擇居,壹路向東邊和北邊的湖區和平原挺進,並直插漢水流域,開拓江漢平原,以江濱的鄞(今湖北省荊州市江陵縣)爲都建立起了強大的國家—楚國。楚國的強大使它開始頻頻挑戰昔日宗主國庸國的權威,並壹度會盟南方諸蠻自立爲諸蠻之首要求南蠻各部定期向楚王納貢賨賦,庸王及諸蠻均對此忍無可忍而又無可奈何。楚國欲稱霸中原必先稱霸南方諸蠻,而庸國則是其眼前的第壹道障礙。當時,庸國及其大小屬國統治著長江以南澧水流域、元水流域、秀水流域的大部以及江北的鄂西南等廣大地區仍爲群蠻共主。而起源于白河、鄖縣壹帶,以漢水上遊地區爲中心,統治著竹山、房縣等鄂西北及陝南地區的糜國爲當時活躍于陝、鄂、湘、川邊區的濮人的宗主國。庸、糜兩國均對楚國的驕奢*****痛恨已久曾多次密謀共同滅楚,而苦無良機。公元前611年,楚曆經三年大旱,國內民怨四起,政局動蕩不安,戎族乘機爭奪其西南和東南領土,相繼占領阜山、陽丘等地。庸糜兩國認爲時機已到,將行天道以滅楚,爲示誠意庸王將皇子子羽遣往糜國以表決心。是年8月,庸率群蠻,糜領百濮聚于選(今湖北枝江)將伐楚。楚莊王秘密遣使節聯合秦、巴兩國從背面奇襲庸糜聯軍,楚軍主力趁機卻南下直撲澧水流域的庸國都城,庸都軍民雖誓死抵抗終因寡不敵衆,庸國滅亡。庸國滅亡後,庸糜聯軍群龍無首,軍心渙散。不久,糜人降楚,庸王子子羽見家國盡失痛心疾首,不忍受辱于漢水上遊的堵水之濱(今湖北省竹山縣境內)引劍自刎。上世紀竹山縣境內的田家壩鎮出土的古庸國銅戈就是這壹史實的最好佐證。(銅戈上“庸王子凡之子羽戈”字樣清晰可辨。),庸人習慣在地理方位上稱南北爲“上下”,故史家稱這壹時期的庸國爲“下庸”。下庸國自公元前22世紀晚期建國至前611年滅亡,享國約1500年左右。公元前613年,楚國爲鞏固其統治,對庸、糜兩國人民施行了異地殖民的政策。糜人被迫遷離堵水流域來到環洞庭湖壹帶建立了由楚皇室貴族控制的楚屬糜國,而古庸人被迫遷離澧水流域來到堵水流域建立了由楚皇室貴族控制的楚屬庸國。楚屬庸國因都城在北方的堵水之濱,故史上稱之爲“上庸國”。遠離故土的庸人,從南方遷到北方,十分思念故鄉下庸國,于是將上庸的堵水命名爲庸水,並將商用國境內許多與下庸國相似的山川河流都起上下庸國的名字,于是便出現了衆多讓史學家都啧啧稱奇的“南北同名”現象。

公元前226年(秦王zheng二十壹年)秦將王贲率軍進攻楚國北部,開道擊魏,揭開了攻滅楚國的序幕。這年,秦王zheng又派李信和蒙武率20萬大軍,乘楚國內讧之機,分兵兩路滅掉了楚國。因與楚人有滅國之仇,在秦滅楚的戰爭中,庸人主動擔任了先鋒的角色。楚亡後,秦念庸人滅楚有功,特許返回故土。這樣,庸人在離開故土387年之後,又開始了史上第二次遷徒,回到了自己的故鄉今湖南張家界地區。

庸人史上的兩次民族大遷徒,使庸人飽受了背井離鄉顛沛流離之苦。客居他鄉的庸人壹代又壹代壹年又壹年始終盼望著能有朝壹日回到自己的故鄉。“逢客套話,庸人何日返桑梓;鄉音難覓,故國千裏夢難圓。”庸人長期客居他鄉,思念家鄉、思念親人,便養成了“逢客套話覓鄉音”的習慣,這就是張家界人愛“講客套話”的真正原因。

上一篇:土家擺手舞的由來和知識
下一篇:張家界陽戲

A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