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界旅遊海外華人網 | Email: zjjclub@hotmail.com | English

嶽麓書院
2013-01-21 14:06:10   Source:   Comments:0 Hits:

長沙嶽麓書院
 嶽麓書院(嶽本字繁體爲嶽)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東側,緊鄰湘江,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批准爲第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爲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觀光點。書院始建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曆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晚清(1903年)的湖南高等學堂也自認爲嶽麓書院爲其前身。今天的湖南大學在嶽麓書院的舊址附近,並且用此名冠于一正式招生的二級學院。

 嶽麓書院(嶽本字繁體爲嶽)位于湖南省長沙市嶽麓山東側,緊鄰湘江,1988年1月13日被國務院批准第嶽麓書院三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爲嶽麓山風景名勝區重要觀光點。書院始建于北宋開寶九年(976年),曆經宋、元、明、清各個朝代.迨及晚清(1903年)改爲湖南高等學堂,至今仍爲湖南大學下屬的辦學機構,曆史已逾千年,是世所罕見的"千年學府"。

書院史話
長沙嶽麓書院
 
 前期(唐末至元代),嶽麓山自古就是文化名山。西晉以前爲道士活動據點,曾建有萬壽宮、崇真觀等。麓山寺創立,至今仍保存完好。東晉陶侃曾建杉庵讀書于此。六朝建道林寺。唐代馬燧建"道林精舍"。唐末五代智璿等二僧爲"思儒者之道",在麓山寺下,"割地建屋",建起了"以居士類"的學舍,嶽麓書院就是在智辦學的基礎上"因襲增拓"而誕生的。

     北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潭州太守朱洞在原僧人辦學的遺址上,即嶽麓山下的抱黃洞附近正式建立起了嶽麓書院。北宋大中祥符(1008-1017)年間,嶽麓書院進入了北宋的鼎盛時期。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宋真宗親自召見山長周式,對周式興學頗爲嘉許,親書"嶽麓書院"匾額。至今書院所存明代"嶽麓書院"刻石,便是當年宋真宗的手迹。在周式執掌下,嶽麓書院的從學人數和院舍規模都有很大發展,遂成爲天下四大書院之一。關于"四大書院"有多種說法,但唯有嶽麓爲諸家共推,反映了古之學者對嶽麓的推崇。

 兩宋之交,嶽麓書院遭戰火洗劫,乾道元年(1165年)湖南安撫使知潭州劉珙重建嶽麓書院。他還延聘著名理學家張栻主教嶽麓,更加強了嶽麓書院在南宋教育和學術上的地位。張栻主教期間,以反對科舉利祿之學、培養傳道濟民的人才爲辦學的指導思想,培養出了一批如吳獵、趙方、遊九言、陳琦等經世之才的優秀學生。乾道三年(公元1167年),朱熹來訪,與張栻論學,舉行了曆史上有名的"朱張會講"。前來聽講者絡繹不絕,,時人描繪"一時輿馬之衆,飲池水立涸"。這次會講,也推動了宋代理學和中國古代哲學的發展,所以不僅是長沙,也是中國古代文化史上的一件盛事。朱張會講之後,嶽麓書院名聲更加遠播,元代理學家吳澄在《重建嶽麓書院記》中說:"自此之後,嶽麓之爲嶽麓,非前之嶽麓矣!"紹熙五年(1194年),在嶽麓會講27年之後,朱熹任湖南安撫使,再次來到潭州,重整嶽麓書院,頒行《朱子書院教條》。經過他的整治,嶽麓書院再次進入到繁盛時期。

 1275年元兵攻破長沙,嶽麓書院被付之一炬。嶽麓書院幾百學生參與戰鬥,城破後大多自殺殉國。元統治者統一全國後,極力推動書院的恢複和發展,潭州學正劉必大主持重建嶽麓書院,僅廢10余年的嶽麓書院又開始恢複生機。1314年(延元年)郡別駕劉安仁再次主持大修。元末戰亂再起,嶽麓書院又于1368年(至正十八年)毀于戰火。

中期(明代)

 明初,朱元璋奉行"治國以教化爲先,教化以學校爲本"的政策。重視地方官學的複興,而不倡導書院教育。全國書院頹廢,嶽麓書院也因此沈寂了百余年。成化(1465-1487)年間,書院開始逐漸恢複。1432年(宣德七年),由民間集資促成嶽麓書院最早的一次修複。1469年(成化五年),長沙知府錢澎再次興複書院,但不久又廢。1494年(弘治七年)長沙府通判陳鋼終于使嶽麓書院基本恢複舊貌。自明宣德始,經地方官員陳鋼、楊茂元、王韜、吳世忠等多次修複擴建,嶽麓書院主體建築第一次集中在中軸線上,主軸線前延至湘江西岸,後延至嶽麓山巔,配以亭台牌坊,于軸線一側建立文廟,形成了書院曆史上亭台相濟、樓閣相望、山水相融的壯麗景觀。書院的講學、藏書、祭祀三大功能得到了全面的恢複和發展,奠定了現存建築基本格局。

 1507年(正德二年),陽明心學一代宗師王守仁來嶽麓講學。王守仁及其弟子在嶽麓書院的講學是繼南宋湖湘學派之後,嶽麓書院的又一次重要學派活動,導致了嶽麓書院又一個學術繁榮期的到來。

 1643年(崇禎十六年),張獻忠部隊進攻長沙,與明朝官軍進行激戰,書院在混戰中被毀。

後期(清代)
長沙嶽麓書院
 
 清初朝廷對書院采取抑制政策。1652年(順治九年)曾調令:"各提官督率教官、生儒,務將平日所習經清末民初時期的嶽麓書院書義理,著實講求,躬行實踐。不許別創書院,群聚徒黨,及號召地方遊食無行之徒,實談廢業。"然已經實行了數百年的書院制度,具有深刻的社會影響,修複書院的呼聲日趨強烈。就在順治帝詔令各地"不許別創書院"的當年,湖南巡撫彭禹峰就聘請長沙府攸縣縣學生劉自主持嶽麓教事,並未受到處罰。

     隨著統治的日益鞏固,順治末年對書院的抑制政策開始松弛,康熙、雍正年間進而實行支持和鼓勵政策。1668年(康熙七年),巡撫周召南下令重建嶽麓書院,基本恢複了原有規模。1674年(康熙十三年),吳三桂發動三藩叛亂,攻克長沙,剛剛修好了才4年的嶽麓書院即興即毀。1684年(康熙二十三年)巡撫丁思孔又重建嶽麓,置膏火田數百畝,並兩具疏章,請求禦書匾額。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春,康熙帝禦書"學達性天"匾額。1744年(乾隆九年),乾隆帝又賜禦書"道南正脈"于嶽麓,嶽麓書院在全國的重要地位再次獲得肯定。乾隆後期至嘉慶、道光年間,書院的建設進一步發展。期間羅典、歐陽厚均各主院27年,創建和恢複書院古迹數十處。1833年(道光十三年)巡撫吳榮光仿學海堂制,在此創設湘水校經堂,首開湖南書院教學改革之風。1852年(鹹豐二年),太平天國軍進攻長沙,嶽麓書院受到戰火毀壞,史稱"書院毀半",隨後院長丁善慶率諸生捐資又逐次修複。1868年(同治七年)巡撫劉昆主持進行了一次大規模修建。清末,嶽麓順應曆史潮流,設譯學、算學等科,增置時務和西學圖書,進行了教學改革。

改制(清末至今)

 清末實施新政,廢書院而興學堂,"嶽麓書院"于清朝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被湖南巡撫趙爾巽奏廢爲湖南高等學堂(1897年長沙時務學堂創立,1899年改爲求實書院,1902年改爲湖南省城大學堂,1903年與嶽麓書院合並組建湖南高等學堂)。1912年,湖南高等學堂奉令停辦,工科學生按志願送到湖南高等工業學校和湖南高等師範學校繼續學習。同年,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奉命遷入。民國四年十二月《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志·建制第二》載:"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即故嶽麓書院。"(第2頁)。1917年,湖南高等師範學校奉令停辦,並入武昌國立師範學校,同年,湖南公立工業專門學校遷入,接收了前湖南高師的全部校産和一部分教師。1926年湖南工業、商業、法政三個專門學校合並,正式成立省立湖南大學,仍以嶽麓書院爲一院,新建校舍爲二院。1937年,省立湖南大學被國民政府教育部確立爲國立湖南大學。

上一篇:長沙世界之窗
下一篇:橘子洲

Add